
徐海滨
来自:赣州市-安远县
类型:助人为乐
级别:江西好人
徐海滨,男,1971年出生,赣州一名爱心企业家。从企业创办至今的四年时间,徐海滨直接资助的贫困学子就达40名,资金高达20万元,有100多个孩子在他的关心下重返校园,安心求学,扬起了人生起航的风帆。徐海滨以自己的爱心举措被人们称为“圆梦大使”,成为了这些孩子眼中最可亲、可敬、可依托的“徐爸爸”、“徐叔叔”,并先后荣获“全县创业先锋”、“道德标兵”、“星级志愿者”等荣誉。
爱的缘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说起自己尽全力去关心资助贫困孩子的初衷,徐海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报答小学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徐海滨家境贫寒,缴不起学习费用,差一点辍学。是小学老师陈玉芬,每年资助学习和生活费用,并时常找徐海滨谈心,鼓励徐海滨战胜眼前的困难,做一名勇敢上进的孩子。在陈老师的鼓励下,徐海滨坚强而自信地走在了人生道路上,并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徐海滨曾多次想到陈老师家中,向老师表达内心深深的谢意。然而,由于陈老师调离了徐海滨读书的学校,加上心地善良的陈老师怕影响徐海滨的事业,在电话中反复叮嘱徐海滨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不要来看他。所以,徐海滨想当面叩谢师恩的心愿一直都没有实现。
1998年,当思师心切的徐海滨几经辗转找到陈老师家时,看到的却是陈老师和蔼可亲的遗像。原来,陈老师患了重病,于半个多月前离开了人世,陈老师关心自己的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回放。跪在老师遗像前的徐海滨哭得泪人似的,他向老师说:“师恩深似海,今后一定要像老师那样去帮助别人,用奉献爱心来报答老师的恩情。”
从此,徐海滨走上了爱心助学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信念越坚定。除了为报答老师的深恩外,还有更多的是每一次捐资助学时与贫困学子心与心的感触和沟通。
2011年,39岁的徐海滨在安远县注册了安远温暖实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葡萄酒销售,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每销售一瓶酒,拿出2元钱来捐资助学。
一天,天心镇南坑村一名高中毕业生付宗荣来到公司,请求赞助大学学费。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眼神,徐海滨答应了给予帮助。但有一个要求:看看他的父母和家庭。
付宗荣家的情况让徐海滨至今都难以忘记:低矮的土坯房、破败的木门、摇晃的书桌、唯一的电器电饭煲、屋顶的“天窗”……看完后,他二话没说,拿出了3000元钱。
付宗荣也不负所望,不仅成绩优异拿到了大学奖学金,还拿出课余时间当家教赚来的钱资助班里其他贫困同学。付宗荣坚定地说:“我是在向徐叔叔学习,他可以帮助素味平生的我,我就为什么不能帮助一下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呢?”
看到付宗荣因为自己的帮助,不但延续了学业,而且还懂得传递爱心,徐海滨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不要等到很富有才去做好事,只要有点能力就行,帮人没有那么难。”从那一天起,徐海滨亲自担任公司的爱心总策划,实现公司发展壮大和爱心传递的双赢。
爱的坚持——
倾心公益再难也韧
郭慧玲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爸爸在三年前患重病去世,之后妈妈离家出走,生活全靠并不富裕的叔叔和70岁高龄的奶奶照看。然而,慧玲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徐海滨,
成为了徐海滨常年资助的孩子。
高一女生廖春香也是徐海滨常年资助的孩子。一天,廖春香突然打电话徐海滨,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公司的业务正忙,当时徐海滨把手头上的事交待给了妻子,自己却骑上车子来到廖春香家。经过交谈,他得知,因为家境贫寒,懂事的廖春香想留在家里帮忙,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经过这件事情,徐海滨意识到,仅仅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并不能真正地让他们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片成长的蓝天。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徐海滨耐心地对廖春香进行开导:辍学帮助父母只是一时的帮助,只有学知识、长本领才能更好地帮助家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徐海滨的劝导下,廖春香终于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临走前,徐海滨还一再嘱咐:“不用为学习、生活费用担心,我会帮你处理好,平时有其他什么事情,你也可以来找我。”
这些年来,徐海滨资助他的40个孩子,究竟花了多少钱?在生意场上一贯精明的徐海滨,却在这笔“账”上有些糊涂。有人为徐海滨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几年来,除了拿出钱来资助贫困孩子,为了有足够时间与资助的孩子谈心交流,他公司的收入也少赚了数十万元。徐海滨说:“钱虽然少赚了一些,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值得。”
徐海滨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开支从不吝啬,但对自己及家人却显得苛刻,几乎不近人情。为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徐海滨自己节衣省食,拿他的话来说,就是“衣服穿在身上舒服就行,要尽可能地省下钱来帮助更多的孩子”。
他的言行也感染着全家。他每年用来帮助他人的钱足够买上好几辆轿车。身为公司业务骨干的妻子每天上班仍然骑的是多年前买的摩托车,为了支持丈夫,她却从无怨言。
爱的回报——
全民公益爱不单行
徐海滨的爱心,犹如春风细雨,滋润着贫困孩子们的心田。贫困孩子们都把徐海滨看作是最亲最亲的人。每次来到安远县镇岗鹤子镇龙岗村,徐海滨的助学对象、10岁的孤儿郭光洋都会贴着他的耳朵说:“您像爸爸一样关心我,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长大以后好报答你。”
尽管得到帮助的人心怀感激,但徐海滨却说,我不过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扶了一把,不需要什么回报。如果要说回报,那就是希望这40个孩子能和我一样,长大后尽自己的能力奉献爱心,回报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公益,才会有形成一股强大的爱的力量。为此,徐海滨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动员更多的人来共同推动爱心公益。
2011年,徐海滨在县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支持下,在县城滨江广场举办了“助力百名优秀学子爱心助学”活动,他个人捐资15万元,现场向10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小学生发放捐款。
2012年,在为40名贫困大学生举行的捐款活动上,徐海滨又捐资6万元,带动下社会各界爱心捐资11.5万元。像这样的活动,徐海滨每年都会如期举办。
徐海滨不仅捐资助学,还热心其它公益活动。
每年重阳节期间,徐海滨会拿出资金,看望贫困“空巢老人”。欣山镇修田村“空巢老人”老人杜福古逢人便说:“小徐经常都会来看望我,真是比亲儿子还亲啊。”
2013年建军节,他出资3万余元,与“乐帮”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一起看望了“两红”人员和贫困军人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
一时间,徐海滨的爱心故事在安远城乡广为传唱。在他的爱心带动下,全县爱心助学、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许多党员、干部、群众自发地加入到“乐帮”志愿者协会,活跃在街头巷尾、村庄社区、田间地头,清除城市“牛皮癣”、美化街道、慷慨解囊扶贫救困、定期看望孤寡老人……据了解,目前安远全县的“乐帮”志愿者有近万人。
爱心之火,愈烧愈旺;爱心资助,汇溪成河。这,对于徐海滨坚持了多年的爱心之愿,或许就是最好的回报。
爱的缘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说起自己尽全力去关心资助贫困孩子的初衷,徐海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报答小学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徐海滨家境贫寒,缴不起学习费用,差一点辍学。是小学老师陈玉芬,每年资助学习和生活费用,并时常找徐海滨谈心,鼓励徐海滨战胜眼前的困难,做一名勇敢上进的孩子。在陈老师的鼓励下,徐海滨坚强而自信地走在了人生道路上,并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徐海滨曾多次想到陈老师家中,向老师表达内心深深的谢意。然而,由于陈老师调离了徐海滨读书的学校,加上心地善良的陈老师怕影响徐海滨的事业,在电话中反复叮嘱徐海滨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不要来看他。所以,徐海滨想当面叩谢师恩的心愿一直都没有实现。
1998年,当思师心切的徐海滨几经辗转找到陈老师家时,看到的却是陈老师和蔼可亲的遗像。原来,陈老师患了重病,于半个多月前离开了人世,陈老师关心自己的一幕一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回放。跪在老师遗像前的徐海滨哭得泪人似的,他向老师说:“师恩深似海,今后一定要像老师那样去帮助别人,用奉献爱心来报答老师的恩情。”
从此,徐海滨走上了爱心助学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信念越坚定。除了为报答老师的深恩外,还有更多的是每一次捐资助学时与贫困学子心与心的感触和沟通。
2011年,39岁的徐海滨在安远县注册了安远温暖实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葡萄酒销售,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每销售一瓶酒,拿出2元钱来捐资助学。
一天,天心镇南坑村一名高中毕业生付宗荣来到公司,请求赞助大学学费。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眼神,徐海滨答应了给予帮助。但有一个要求:看看他的父母和家庭。
付宗荣家的情况让徐海滨至今都难以忘记:低矮的土坯房、破败的木门、摇晃的书桌、唯一的电器电饭煲、屋顶的“天窗”……看完后,他二话没说,拿出了3000元钱。
付宗荣也不负所望,不仅成绩优异拿到了大学奖学金,还拿出课余时间当家教赚来的钱资助班里其他贫困同学。付宗荣坚定地说:“我是在向徐叔叔学习,他可以帮助素味平生的我,我就为什么不能帮助一下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呢?”
看到付宗荣因为自己的帮助,不但延续了学业,而且还懂得传递爱心,徐海滨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不要等到很富有才去做好事,只要有点能力就行,帮人没有那么难。”从那一天起,徐海滨亲自担任公司的爱心总策划,实现公司发展壮大和爱心传递的双赢。
爱的坚持——
倾心公益再难也韧
郭慧玲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爸爸在三年前患重病去世,之后妈妈离家出走,生活全靠并不富裕的叔叔和70岁高龄的奶奶照看。然而,慧玲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徐海滨,
成为了徐海滨常年资助的孩子。
高一女生廖春香也是徐海滨常年资助的孩子。一天,廖春香突然打电话徐海滨,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公司的业务正忙,当时徐海滨把手头上的事交待给了妻子,自己却骑上车子来到廖春香家。经过交谈,他得知,因为家境贫寒,懂事的廖春香想留在家里帮忙,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经过这件事情,徐海滨意识到,仅仅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并不能真正地让他们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片成长的蓝天。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徐海滨耐心地对廖春香进行开导:辍学帮助父母只是一时的帮助,只有学知识、长本领才能更好地帮助家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徐海滨的劝导下,廖春香终于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临走前,徐海滨还一再嘱咐:“不用为学习、生活费用担心,我会帮你处理好,平时有其他什么事情,你也可以来找我。”
这些年来,徐海滨资助他的40个孩子,究竟花了多少钱?在生意场上一贯精明的徐海滨,却在这笔“账”上有些糊涂。有人为徐海滨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几年来,除了拿出钱来资助贫困孩子,为了有足够时间与资助的孩子谈心交流,他公司的收入也少赚了数十万元。徐海滨说:“钱虽然少赚了一些,但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值得。”
徐海滨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开支从不吝啬,但对自己及家人却显得苛刻,几乎不近人情。为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徐海滨自己节衣省食,拿他的话来说,就是“衣服穿在身上舒服就行,要尽可能地省下钱来帮助更多的孩子”。
他的言行也感染着全家。他每年用来帮助他人的钱足够买上好几辆轿车。身为公司业务骨干的妻子每天上班仍然骑的是多年前买的摩托车,为了支持丈夫,她却从无怨言。
爱的回报——
全民公益爱不单行
徐海滨的爱心,犹如春风细雨,滋润着贫困孩子们的心田。贫困孩子们都把徐海滨看作是最亲最亲的人。每次来到安远县镇岗鹤子镇龙岗村,徐海滨的助学对象、10岁的孤儿郭光洋都会贴着他的耳朵说:“您像爸爸一样关心我,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长大以后好报答你。”
尽管得到帮助的人心怀感激,但徐海滨却说,我不过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扶了一把,不需要什么回报。如果要说回报,那就是希望这40个孩子能和我一样,长大后尽自己的能力奉献爱心,回报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公益,才会有形成一股强大的爱的力量。为此,徐海滨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动员更多的人来共同推动爱心公益。
2011年,徐海滨在县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支持下,在县城滨江广场举办了“助力百名优秀学子爱心助学”活动,他个人捐资15万元,现场向10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小学生发放捐款。
2012年,在为40名贫困大学生举行的捐款活动上,徐海滨又捐资6万元,带动下社会各界爱心捐资11.5万元。像这样的活动,徐海滨每年都会如期举办。
徐海滨不仅捐资助学,还热心其它公益活动。
每年重阳节期间,徐海滨会拿出资金,看望贫困“空巢老人”。欣山镇修田村“空巢老人”老人杜福古逢人便说:“小徐经常都会来看望我,真是比亲儿子还亲啊。”
2013年建军节,他出资3万余元,与“乐帮”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一起看望了“两红”人员和贫困军人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
一时间,徐海滨的爱心故事在安远城乡广为传唱。在他的爱心带动下,全县爱心助学、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许多党员、干部、群众自发地加入到“乐帮”志愿者协会,活跃在街头巷尾、村庄社区、田间地头,清除城市“牛皮癣”、美化街道、慷慨解囊扶贫救困、定期看望孤寡老人……据了解,目前安远全县的“乐帮”志愿者有近万人。
爱心之火,愈烧愈旺;爱心资助,汇溪成河。这,对于徐海滨坚持了多年的爱心之愿,或许就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