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启萍

来自:萍乡市-湘东区

类型:助人为乐

级别:江西好人

    彭启萍,女,1973年1月20日出生,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前后街人。19年来扎根基层,乐于助人,奉献爱心,无怨无悔为他人服务,志愿服务3万多小时,累计献血1万多毫升,曾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带领协会1千多名志愿者帮扶困难老人妇女儿童5000多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6500多人,募集爱心物资近500万元。她是萍乡市“河小青”志愿活动发起人,在她的努力下,组建了一支以青年志愿者、团员和少先队员为骨干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行动获得2019年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2020年江西省第二届“赣鄱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河小青巡河护河活动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部委、省、市区及江西卫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小时候的彭启萍,乐于助人,早早有了一颗为他人奉献的心。她十岁那年,当她了解到村里的五保户行动不便但是又非常想看电影时,便发动村里的孩子一起给老人扫地、洗衣服,拾捡柴火,带老人去看露天电影。长大后,她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只要身边的人有需求时她从不推辞,热心帮助。
  2002年1月,彭启萍第一次参加献血,当她了解了萍乡市血库以及相关资源的稀缺情况时,她的内心被触动了。她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缓解血库血液的稀缺情况,于是便常常去献血。作为一名红十字献血志愿者,这一坚持便是19年。这19年来,她累计献血10000多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全部献了二次还有余。
  她看到除了献血之外,身边还有许多人和事需要帮助时,于是便组织志愿活动来帮助身边需要的人。慢慢地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经历,2012年9月率领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湘东区志愿者协会。
  让爱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岁月
  在走访困难家庭时,发现读小学六年级的小亮家庭比较特殊,爸爸身体不好,患病手术后尚待恢复,妈妈误伤他人在监狱服刑,姐弟俩均在上学,得知这个情况后,彭启萍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看望小亮,送去米油、学费等物资,2018年小亮考上了大学,妈妈也回来在本地找了份工,家里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
  小灿的爸爸因病过世,妈妈外嫁,跟随奶奶一起生活,不论多忙,彭启萍都会去看望她,陪她做做游戏、讲故事,教她做奶奶的小助手,学习之余帮助别人。“小天使关爱行动”中,彭启萍带领志愿者为312个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送去价值13万元的温暖包物资,为465个儿童实现微心愿,为全区325个困难儿童赠送免费奶粉,建立“太阳花守望之家”4所,购买了电脑,课桌,图书,体育器材等物资,价值5万元。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爱乡村小学生,开展“五防知识进校园”,和爱心企业商家“以我大爱、托起明天”,为困难学生购买学习文具、资料、赠送自行车、募捐学费、生活费、捐赠粮油等生活用品,她是留守儿童的“彭麻麻”。
  灾难当前书写大爱无疆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彭启萍迅速发动身边的朋友捐款捐物19342元;2013年4月雅安地震,举国关注,彭启萍带头和爱心商家接触,举行雅安地震募捐活动,将所募捐款全部送到红十字会。2014年鲁甸地震,彭启萍搁下自己繁忙的工作奔赴云南鲁甸,深入灾区进行抗震救灾,积极参与当地的救灾物资发放行动,走进灾区学校,为灾区的孩子们送去最需要的爱心温暖包物资。在她看来,生命高于一切,没有理由不去帮助别人延续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2019年7月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湘东区遭遇洪灾,部分困难群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彭启萍与南昌联合救灾组织协调对接壹基金物资26.6万元,为700个受灾严重的家庭恢复生产和保障生活提供帮助;组织志愿者铲淤泥、清垃圾、洗路面,极投身灾后重建工作中。
  2020年疫情期间,彭启萍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用微信、电话沟通等方式为近千个特困家庭提供“不照面”的关爱服务,询问疫情期间的近况及特别需求;为有需求的对象送去被子、米、油等生活物资;发动党员、志愿者捐钱捐物5万多元的医疗物资支持疫情防控;号召400多名志愿者在做好自我防护之外,积极协助村社区做好防疫宣传、人员巡查、卡点值守、代购物资等疫情防控工作,为湘东、老关、麻山、东桥、腊市等乡镇30个村近10万名村民提供志愿服务。
  “您好!今天打电话给您,是问问您最近身体好吗?”“家里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打村干部或者我的电话哦”……彭启萍一边打电话一边记录着,生怕遗漏什么。“为什么要戴口罩,我又没有发烧”“你给我买的菜不新鲜”……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和埋怨,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彭启萍更多的是耐心地解释,这是彭启萍每天的工作场景。从入户走访排查到防疫知识宣传,从统计报表汇总到社区卡点巡查值守,从为居民测量体温到为湖北返乡人员送物资关怀,社区里,留下了她匆忙的足迹,留下她忠于职守的身影。
  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2015年夏天,看到湘东境内有八条主要河流,河道的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而且屡治不改,收效甚微。彭启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拿上火钳、蛇皮袋,沿着河道捡,边捡边想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工作。于是,她带领志愿者到河道上捡垃圾,向居民群众发放《保护萍水河河道环境倡议书》,呼吁大家参与保护河流,保护生态环境。
  她是萍乡“河小青”的发起人,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河小青”巡河护河生态环境保护,几年来,以小品、微宣讲、情景剧、“微传单进社区”、文艺演出等形式向群众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单60000余份;带领湘东“河小青”志愿者开展河道巡河护河、清理垃圾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在湘东小学、河洲小学等20余所学校开设了《我家门前流淌的河》微队课,引导全区学生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带领基地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湘东区146个文明实践站、所,农家小院开展近百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知识宣讲,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精细化、个性化志愿服务。
  “会长啊!你去说说他们,不要往河里扔垃圾”“彭主任,我要跟你反映个情况”临河居住的居民只要看到彭启萍,就会有人拉住她“告状”,让她去批评、说道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去跟扔垃圾的居民说保护河道清洁的道理,一次不行说两次,两次不行说三次,与对方沟通、讲道理、打比方,达成共识。在她的影响下,“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步建立了“共青团+团员少先队员+青年环保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河小青”队伍模式。巡河护河志愿者从最开始的6人增长到目前近1000名,其他县区10余支志愿者队伍和乡镇分队近千人也参与到各级巡河护河活动,“河小青”志愿服务正式纳入萍乡市乡镇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目标。
  坚守初心服务他人奉献爱心
  彭启萍带领着她的团体,围绕社区文明创建、帮扶济困、扶老助残、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走进文明实践站所农家小院宣讲,让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生态环保,家庭教育,应急救护等知识能更快、更有效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她是群众的“学习伙伴”。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彭启萍带领志愿者清扫街道公园、广场;走进社区、农贸市场清除牛皮癣;在十字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引导群众遵守交通秩序,安全出行;她是城市的“保洁员”“交通员”。链接30万元资金为75户困难家庭免费更换照明线路,改善生活环境,她是困难群众的“服务员”。走访慰问困难家庭、陪伴老人,看望妇女儿童、看望残障人士,她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合在平凡的岗位上乐此不疲地奉献自己,为他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