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人姓名:洪晓春 身份:群众 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林场护林员
事迹类型:敬业奉献 所在地区:江西省 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办 省残联
-----------------------------------------------------------------------------------------------------------------------------
相关事迹这里叫瓦上,意思是比屋瓦还要高的地方,也是护林员洪晓春工作的地点——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林场。

  不但高,且远,从屯溪驱车到瓦上,相当于驾车到杭州的时间,足足开了2个半小时,尤其是从英坑到瓦上,蜿蜒曲折的“天路”坐得人心惊胆颤。

  林场里,一幢小楼掩映在莽莽的大山之中,洪晓春在这里坚守了30年。

  1986年,初中毕业的洪晓春进入许村林场工作,1991年调至水竹坑林场。同年,22岁的他主动请缨前往歙县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瓦上管护站。谈到这样做的原因,他说道:“我想锻炼锻炼自己,多吃点苦。”但是他也坦言,“这里的艰苦超出了我的想象,打定主意干了三五年后就一定要走。”

  当年的瓦上,不通车、不通电、不通网,典型的“三无”管护站,吃的用的全部要从十几里的山下肩挑背驮运上山来,从山顶的泉洞通往林场办公楼还是一条泥路,每夜点的是煤油灯,好似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人生活。

  1992年有了泥土路; 2017年通了电话和网络,尽管信号时有时无;平日买菜要走8公里路到山下的英坑村。为了方便下山,1995年,洪晓春狠下心买了一辆摩托车,花去夫妻俩一年的工资。在2017年改制以前,林场还属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因为效益差,工资时常发不出来。

  各种苦考验着洪晓春,但在责任面前,都显得不足道。刚加入瓦上林场的头几年,管护站还有20几个人。随着职工的不断离开,留在管护站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了几个人。“大家都走了,总得有人留下来,不然林场怎么办?”洪晓春说。于是,打定主意只干三五年的洪晓春一直在瓦上一直坚守到现在。

  护林员的岗位,很多人认为不外乎就是每天走走山路,看看风景,做做宣传什么的,简单又轻松,可实际上这份工作寂寞艰辛,责任重大。

  瓦上管护站共4人,要管护8千亩山林,涉及安徽、浙江两个省三个乡镇,十几个村庄三四千人口,任务异常艰巨。护林防火、植树造林、防范盗伐、育林管护、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动植物保护等等,巡山——宣传——蹲守——劝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而单调。

  受限于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的巡山还依赖于双腿,8000多亩的山场一个来回就是十几公里。晨迎朝霞、晚送夕阳,每日的十几公里,换回的是三十年来的火灾零发生。洪晓春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作“巡山大王”。

  2008年南方大雪,封山一个多月,生活必须品全面断供,油盐酱醋快用完了,蔬菜干货已经用光,无奈之下,只能雪水做饭、酱油当盐,硬是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2018年9月,洪晓春突发急性肾衰竭,所幸送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住院时恰又在森林防火期内,在他的坚持下,医生同意他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提前出院,回到了瓦上管护站,冲在护林防火第一线。

  除了精心守护山林,洪晓春还培育了马褂木、金钱松等近万株珍稀树木,种植了500多亩山核桃,2019年为林场带来山核桃经济收入5万多元。林场内的山鸡、黑麂子、野猪、杜鹃、石楠等珍稀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一生守山,初心不改。洪晓春说最要感谢的人是妻子, 28年前,她怀着8个月的身孕,伴我来到这片山林,默默相守,一直坚持到退休,仍然陪伴在他身边,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护林员,洪晓春脚踏实地兑现了自己当初对老场长许下的诺言:“耐的住寂寞,守护好林场的一草一木。”

  多年以来,洪晓春先后被授予“黄山市优秀护林员”“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黄山好人”“黄山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洪晓春坦言倍感光荣,但也感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