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人姓名:周伟珍 身份:群众 云南省龙泉市查田镇下圩村村民
事迹类型:助人为乐 所在地区:江西省 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办 省编办
-----------------------------------------------------------------------------------------------------------------------------
相关事迹周伟珍,1971年12月出生于龙泉市查田镇下圩村普通的农民家庭,见过她的人,都会对她果敢干脆的行事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了解她的人,则会被她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创业精神深深打动。把农村当作人生舞台,把家庭当作生产车间,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搞活经济,关注农村妇女,也关注弱势群体,这就是周伟珍生活的写照。
敢拼敢闯,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作为家里的长女,周伟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加上敢拼敢闯和乐于吃苦的精神,所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先后和丈夫在北京开过店、在小梅镇开过网吧,多年的磨历练就了刚毅果断的性格。2004年的年初,经朋友启发,周伟珍合理利用村里资源,开始了村里来料加工的创业道路。
来料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无疑具备发展来料加工业的先决条件。查田镇是个大镇,全镇16000多人,有妇女7992人,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妇女因为要在家里照顾老人、带小孩、操持家务而没办法走出家门去挣钱。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得妇女在家庭的地位也有所影响,在家庭活动中扮演着较为卑微的角色。如果发展来料加工,把这一部分赋闲在家的妇女充分发动起来,前景一定十分看好。这些想法使周伟珍眼前一亮。
在朋友的介绍下,通过不断的洽谈,终于和浙江珠光集团接上了头。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公司第一笔订单,那是二万枝彩灯的加工业务。在农村,由于当时从事来料加工还是个新鲜行业,了解这一行当的人不多,再加上很多农村妇女眼见不开阔,且又缺乏技术,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总是寥寥无几,经常是订单刚拿到手,就为联系、落实加工户而犯愁,起步的日子异常艰难。但我并未被一时的困难吓倒,先从自身学习加工技术开始,之后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手把手地传授技术。为了确保产品加工质量,她在家里办起了来料加工技术免费培训班,主动上门邀请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学习技术,让她们试着做做“手工活”,并给她们开出了保底工资,要是外村来的妇女,还管吃住。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夫妻没日没夜忙碌的创业激情打动着邻里乡亲,第一批彩灯加工业务如期完成了,这批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浙江珠光集团的肯定,同时公司的老总于当年6月亲自到查田镇对来料加工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和加工场地进行了考察,表示要加大来料加工的投入量。就这样,之后陆续接到第二批圣诞树、第三批彩灯的加工业务。妇女们在尝到来料加工的甜头后,积极性大大提高。到2004年年底就有300多农户加入了来料加工队伍,产品类型达十多种,产值累计300多万元,当年给农村群众的发放加工工资46万元,朴实的农民信服了。周伟珍成了村里经济带动的致富之人,帮助者村里的困难妇女一同开始了勤劳致富之路。2005年起,在龙泉市妇联的支持下,“周伟珍来料加工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来料加工的工作愈加顺利,加工规模越来越大。慢慢地,她的来料加工队伍由周边的查田、小梅两个镇辐射到兰巨、龙南、屏南、竹垟、住龙等五个乡镇2000多人,其中二手经纪人有20余人。同时,凭借诚信的经营也赢得了可靠的产品质量,深得委托加工业主的信赖,发展潜力与日俱增,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明显。近10年来,以通过来料加工为周边村妇女带来收益达1900多万元,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民惠民,帮助弱势群体走向新生活
带来创收的同时,周伟珍的帮扶之路才刚刚开始。周伟珍认为,出生在农村这个大家庭,就该为乡里乡亲解决纠结,创造收入。周伟珍通过来料加工赚的钱,一方面帮助失业和下岗群众开展就业帮扶,免费为村里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并将培训重心向残疾人士、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倾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掌握一两门加工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此同时,周伟珍购置了一处民房,并进行简易装修,用于专门的培训地点。通过帮扶培训,不少下岗失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找到了自身价值和就业机会,减少了闲散之人聚众赌博的机会,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改善,对农村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周伟珍也积极开展残疾人帮扶救助行动,为了满足智力和病情稳定的精神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的日间照料需求,在龙泉市残联的指导下,周伟珍于2014年8月创办了龙泉市查田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中心坐落在查田镇下圩村,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周边环境优美,室内设施完善。该项目以日间照料方式托养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兼有庇护工场、工(农)疗、职业培训等辅助性服务。中心配备2名专职负责人、1名兼职医生,2名服务人员,2名义工。庇护中心主要托养对象是查田镇20多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在这里,这些残疾病人在管理员指导下,进行塑料件安装、包装等简单的手工劳动。运动手指不仅能刺激大脑恢复反应能力,还能带来收入。这种采取“托养+工疗”的助残模式,实现了这批残疾人的庇护性就业,有利于他们的持久康复,减轻家庭负担,是“面向弱势群体、关爱精神残疾人”的阳光工程,也是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进入阳光庇护中心后,我学会了做工,还有了朋友。”50岁的李必根一出生就患有智力残疾,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母亲烧饭时帮忙烧火。为了防止他乱跑,家人出门时只能把他关在家里。他母亲告诉我们,自己已经70多岁了,为了照顾他,家里一贫如洗。现在好了,他喜欢上阳光庇护中心的规律生活,每天都要去周伟珍的庇护中心“上班”,通过劳动还能赚到生活费,不仅心情开朗了,还能赚几块零花钱。这20余名残疾人有的是周伟珍在办来料加培训班的过程中,陆陆续续接收的一些残疾人员工,有的是一些家庭主动请求中心收留照顾的残疾病人。中心设有残疾人手工装配小作坊和娱乐休息室等,是残疾人集就业和娱乐为一体的舒心家园。28岁的智力残疾患者金龙,周伟珍每次都要像哄小孩一样一遍遍地教他,经常是今天教了明天就忘了。“把标签贴在塑料管上,对了,这个歪了一点,再来一个试试。”在周伟珍的耐心指导下,金龙如今一天也能加工四五百个玩具了。轻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干净整洁的休息室、热气腾腾的营养配餐……在查田镇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处处感受到对残疾人的关爱,而这些都是免费的。45岁的刘连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周伟珍的来料加工厂已经干了10年,今年成了阳光庇护中心的“指导员”。刘连英经常和工友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她说,“残疾人更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能给他人提供帮助,我也很开心,希望早日帮这些弱势群体实现致富的梦想!”
尽心尽力,为和谐村庄做积极贡献
因为在经营方面颇有招数,村民们在羡慕的同时,更对她怀有深深的敬意和绝对的信任,加上创业过程中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2007年起,周伟珍便进入当时的村委会,连任两届村委的她再次高票担任下圩村党支部委员,只要村里群众或者我的员工家里有困难,她定会尽自身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间。像她这样的“女能人”、“女带头人”进入村两委,充分营造了女性“管事”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参政水平,顶起查田镇农村经济建设的半边天,为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证。在今年的“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行动中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参与“巾帼清洁家园行动”,动员邻居和来料加工站的妇女同胞们一起铲除卫生死角、清理河道等,为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作出积极贡献。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通过自身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打拼和不断奉献自身服务他人的行动,这几年来周伟珍获得了丽水来料加工妇女营销大户、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市“三八”红旗手、美德家庭、来料加工示范基地、浙江省优秀经纪人、妇代会代表、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基地、省“三八”红旗手等殊荣,充分证明周伟珍是一名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带动弱势群体奔小康,充分发挥剩余劳动力作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基层和谐的“身边好人”。